新华网长春9月24日电 题:最是真诚暖人心——长春航展“大考”,青春之城作答
记者段续、赵丹丹、孙鹏程、王帆
这几天,“航空城”长春“出圈”了!
社交媒体上,网络空间里,留言评论中,市民游客对这座青春之城不吝赞许——
不仅仅是因为翱翔天际的“战鹰”带来那些超乎想象的震撼,更因为热情周到的“东道主”长春市,带来的那些远超预期的贴心服务与温情……
一段段与这座城的温馨故事和奇妙缘分,在网络上暖心相传,许多留言,读来令人眼眶泛红。
“去看一次展,爱上一座城”,八方游客奔赴而来,一张张笑脸,映照着长春的暖心之举——
以大气的城市气质、系统的组织谋划、智慧的城市管理、贴心的服务安排,赢得一声声赞扬。
党员干部迎大考能战斗能打赢的精气神、人民群众热情真诚高素质的精神风貌、城市机体高效运转的过硬组织力——
航空展背后,长春市全员上阵,以最“实在”的真诚,敞开怀抱服务市民游客,展现着北国春城特有的情感与温度,更以蓬勃昂扬的青春姿态,书写着青春之城振兴发展、向上突破的新气象。
为了航空展,拼了!百万游客“大考”背后的“千锤百炼”
9月19日至23日,2025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在长春举办,在历届中规模最大、内容最多、体验最新,早在几个月前,就吸引了社会各界万千目光,备受期待。
这份厚爱和期待,对长春市来说,既是莫大的认可,更是一场必须交出优秀答卷的大考。
有数据为证:19日开放活动首日,航展现场涌入25万人,20日达到31万人的高峰,21日、22日、23日相继涌入23.7万人、16万人、16万人——短短五天,城区人口500余万的长春,迎来百万级客流量。
20日,参观者在长春市蓝天公园内观赏飞行表演。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
热闹的人潮,共赴一场航空之约——展馆内人流不息,表演场上摩肩接踵,周边公园里还有不少人席地而坐仰望战机掠过。
高集中度的时间、高聚集度的人流、高频次的服务……给交通运输、服务保障带来巨大挑战——
当人们都做好了等待与杂乱的心理建设之时,调度科学、安排周密、秩序井然的观展体验给了大家一个又一个惊喜。
来自哈尔滨的王俊这次专门带儿子来看长春航空展。20日一早,他们从长春西站下车后,看到Z1航展专线前排起的超长队伍,不禁打起退堂鼓:“这得排到啥时候?”然而他们跟随着队伍不停前进,排队期间就有工作人员指导提前购票,通过验票口后,5个通道依次排开,公交车一辆接着一辆,载满乘客出发。前后不到20分钟,王俊和儿子就坐上了公交专线,一路畅通,不到20分钟,父子俩已经到了检票口。
20日早上,长春西站出站口的长春航空展公交专线前排起长龙,游客们有序排队,快速上车。新华社记者 赵丹丹 摄
“这也太顺利了!在网上看到航展火爆,我们做足了长时间排队的心理建设,没想到长春的保障这么好!”王俊说,他看到路上做了临时调整,为公共交通安排了专用车道,每个路口都有交警把守。
在市委市政府系统性统筹下,长春公共交通系统和交警部门一次次地演练、一次次地推翻、一次次地调整,直到找到最优方案——
为确保航空展期间观众便捷出行,长春公共交通系统投入“万人保障团”,提前统筹运力资源,对公交车辆进行精细化调配。
20日早上,乘客排队乘坐长春航空展公交专线。新华社记者 赵丹丹 摄
“我们早上3点多开始准备,5点半就发走了第一波乘客。”长春航空展交通运输部门总调度于大钊介绍,长春市交通运输部门大力优化常规公交线路,增加运力投放,共投入17条线路、480台公交车、500台大巴及1500台出租车,配备的2条免费摆渡专线、40台摆渡专车,实现“最后一公里”无缝接驳;此外,还储备了200台应急保障车辆,出动各类保障人员9800人……
长春市交管支队组织抽调全市交管民辅警1400余人支援航空展,每日早4时30分全部交管警力到岗,路段每50米设置1处固定岗,重点路口部署8至20名警力保障交通运行平稳有序。有观展游客说,不论是市内还是展会现场,有问题找交警,有需要找交警,准没错。
长春交警在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周边维护道路秩序。
在航空展内,3个大型室内餐厅每日满足5万人就餐,1.5元一瓶的矿泉水价格刷爆社交网络;
1285个卫生间,随时有工作人员打扫,门把手坏了立即维修;
8000平方米遮阳避雨休息长廊,为老人和孩子提供了休息的港湾;
环卫工人辛劳清扫,绿油油的草坪上,难见到一块垃圾……
长春航空展上,平价的矿泉水、可乐、雪碧等饮品,得到众多网友的关注。(拼版图片)(图源网络)
在顺利和通畅的背后,是长春市航展活动指挥部、宣传、公安、发改、交警、交通、城管、住建、应急、消防、园林、文旅、商贸、朝阳区、绿园区等部门的系统性联动和组织——
“长春为了办好航空展,真的拼了!”社交媒体上,很多网友如是说。每个数字的背后,都是长春对游客观展体验的极致重视;每个细节的背后,都体现着这座城市拿出的最大诚意。
家里来“且”了,招待!城市治理因“主人翁”而更美好
城市因人而更美好,是一座城市活力和朝气的“风向标”。在许多热门网络帖子的评论区,一个个暖心动人的航展故事,承载着外地游客在长春的感动。
“我们把袋子落到出租车上了,司机师傅特意给我们送回来”——有网友分享着她的感激。
“我抱着孩子,孩子睡着了,旁边立刻有人借我遮阳伞,说孩子不能太晒”“我说我们带伞了,家人很快会送过来,但是旁边人坚持让我们打伞,说不能晒着孩子”——也有网友诉说着感动。
22日,在长春航空展上,一名小朋友参观展品。新华社发
一边是热情好客的市民,做起城市的“主人翁”,让游客们感到宾至如归;另一边,是更加人性化、精细化的政策制定和治理方式,让城市的运行更加智慧、高效。
21日,一则长春航空展无人机表演时间调整的新闻,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:从原定的19时调整至20时,即延后1小时。长春轨道交通集团也发布通知:为缓解活动前文化广场站出站大客流,高效疏散返程乘客,当日的地铁1、2号线行车、进出站也进行调整。
这是“长春新闻”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无人机表演时间调整通知。(部分截图)
看似不起眼的“延后1小时”,背后蕴藏着城市管理者让演出“精彩更安全”的深意。一方面,观众体验将更佳:当日晚8点的气温约15摄氏度,东北风2级,能见度高,更有利于无人机精准飞行和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。另一方面,交通疏散更从容:晚上8点开始,避开了交通拥堵的峰值,减轻了现场及周边的人流压力,让观众出行更加顺畅,提高了活动安全性。
城市治理,以人为本,这在长春航空展中得到生动体现。一架架无人机在空中编织光影浪漫的背后,是交通调度、气象监测等部门与观众需求紧密编织在一起的网络,是一座城市对人民发自内心的尊重与关爱。
20日晚,长春文化广场上的无人机表演,吸引众多市民游客观看。
长春航空展开幕之际,人们的目光大都投向带来精彩飞行表演的“大国重器”。随着游客们对航空展的参观和体验更加深入,无微不至的后勤保障成功“圈粉”——
航空展现场,约1300名志愿者分布在各个点位,提供引导和应急服务,有问必答;每天的飞行表演活动后,秩序平稳有序,环卫工人辛勤劳作,现场干净整洁。
长春航空展期间,良好的游客就餐、饮水和休息条件,得到网友一致好评。(拼版图片)
在长春,不只有航展。文旅部门集中发力,延伸出50余项特色文旅活动,打造“航展引领、全城联动,天天有活动、处处可体验”的文旅盛宴。
从航博城主题艺术快闪到新民大街航天主题街区,从长春市动植物公园到长影世纪城、净月潭等,同步推出了逐梦航天乐享西游、航空狂欢季等活动,整座城市都融入了航空元素,并推出延时闭馆、多语种讲解等暖心服务。
来看一次展、爱上一座城,青春长春未完待续
干净整洁的城市,笔直宽阔的马路,正以崭新的面貌,骄傲地展示着长春近年来的现代化建设答卷。从修葺一新、重新开放的人民广场,到“向新”而生的新民大街……
一位北京网友第一次来长春,对整齐、大气的城市界面印象深刻,“马路宽敞,干净,基础建设很好,是座有‘家底儿’的城市”。
这是位于长春市人民广场内新开业的人民咖啡馆。(7月20日摄)新华社记者 唐成卓 摄
近日,几段飞行员、空降兵抱着小孩子在展出战机前拍照打卡的视频火了,网友羡慕地说“这也太宠了吧”。也有人说:“一颗王牌飞行员的种子,已经种下!”
长春和东北人既“宠孩子”,也“宠客人”。长春的“城市画像”,在一处处暖心的细节中得到精准描摹和更新,一句句网友留言,让人眼眶泛红——
“吃铁锅炖前,店家说提前给你们准备吧,大概几点到,来了就可以直接吃了,押金都没收”
“凌晨落地,接机的大哥电话叮嘱我说外面冷,先别出航站楼”
“我们从航展出来,遇见本地人免费拉我们到目的地附近”……
20日,长春航空展上飞行员抱着小朋友拍照的视频得到广泛传播,网友评论喜欢“东北宠孩子的氛围”。(图源网络)
长春人乐观、开朗的性格,也给许多游客留下深刻印象:在路上,公交摆渡车的驾驶员找不到地铁站,满车人没有人抱怨,大家都乐呵乐呵地给师傅指路;在活动现场,大家或躺或站,带着孩子,在野餐垫上看飞行表演,怡然自得。难怪有网友说,“长春人生性乐观,豁达”。
从“看一次长春航空展”,到“一辈子爱上长春”,一切努力,都是为了将更加可爱亮丽的一面展现给世人。长春航空展既是最新航空成果展示的平台,也给长春和东北地区提供了一次展示自己的机遇,让城市名片“更新升级”。
这是从长春市新民大街俯瞰市区全景。(7月28日摄)(无人机照片)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
办好一次展,激活一座城。
此次长春,让游客看到的不只是航展——
而是集展览、体验、产业于一体的城市新空间,更是一座培养出一代代英雄飞行员的老牌“航空城”,马拉飞机的“东北老航校”精神在城市延续。
20日,参观者在现场观看运-20飞机飞行模拟。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
近年来,长春市推进长春国际航空博览城、航天信息产业园、智能光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,制定《长春市航空航天及应用产业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计划》,培育、引进一批航空装备制造、航空服务、低空经济、文旅文创企业,释放产业集群效应。
19日,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上,飞行员向观众挥手致意。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
岁月流转,蓝天见证。
从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、电影事业的摇篮,到“航空城”的名片愈发闪亮、航空产业集群聚势发展……
长春,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姿态,向来到这里的人表达最诚挚的欢迎,正锚定航空航天产业新机遇,向空天苍穹迈进。
青春之城,正蓄势冲天!
【责任编辑:党春阳】
转自:新华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