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政务动态>工作动态

松脉长春丨松劲涵清气 潭澄蕴碧光

时间: 2025-07-07 14:09 来源: 央视新闻
【字体: 打印
   漫步长春,层层叠叠的林木将城市织成一片葱茏的绿境。夏日的骄阳下,各大公园和街道的松树舒展着茂密枝桠,为游人撑起天然遮阳伞,林荫步道间尽是纳凉休憩的欢声笑语,成为市民避暑的绝佳去处。这些松树是时光的记录者。有的历经百年风雨,见证长春城从往昔走向繁荣;有的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,成为家庭野餐、漫步休憩的温馨地标。它们不仅以挺拔身姿装点城市风貌,更以四季常青的生命力,诠释着长春坚韧不拔的城市品格,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,续写着城市发展的动人篇章。  
   踏入长春市净月潭景区(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),黑松林总在第一时间攫住人们的目光。这片黑松林面积约626公顷,林木约40万株。黑松被称作“白芽松”,树干近地端天然弯曲的弧度,像极了舞者躬身致意的姿态。其迎风傲雪的筋骨,恰是长春城市精神的生动注脚。每到盛夏清晨,地表水汽被茂密的枝干截留,林间便浮起一层薄如蝉翼的雾,当地人唤作“黑松晓雾”,漫步其中,恍若踏入被绿意浸透的仙境。

 

  1934年,净月潭水库破土动工,两年后建成并肩负起长春城市供水的使命。当输水管道延伸向市区时,同步成立的林场也在水库周边播下第一粒松种。80余载光阴流转,当初的小苗已长成针叶林海——96%的森林覆盖率下,119座山岭起伏成绿色的波浪,5.3平方公里的水面如弯月镶嵌其间,“绿海明珠”“都市氧吧”的美誉,恰是对这片土地最好的褒奖。

 

   随着城市发展,净月潭于1962年结束供水使命,却在1988年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身份,开启了新的生态征程。林场工人年复一年的养护中,最初以抗寒的松类为主,后来又渐次加种枫树、水曲柳等阔叶树,如今96万株针叶树与阔叶树交错生长,形成了多树种、多层次的森林景观,每公顷土地都沉淀着时光与匠心的密码。

  黑松的美不只在形态。科学数据显示,净月潭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8000-12000个/立方厘米,是市区的200倍。这些被称为“空气中的维生素”的粒子,随着呼吸渗入人体,在提高新陈代谢的同时,也让每一次深呼吸都成为对自然的致敬。

 

  夏日的净月潭,黑松林是最受欢迎的休憩地。小森林浴场的露营地,白色帐篷星星点点扎在树下,家长们在树荫里准备野餐,孩子追逐着松鼠的踪迹;老人们在黑松旁的空地上打太极,招式起落间,松针的清香随气流涌动;更有年轻人带着画板或书本,将树干的纹理、光影的变化定格成画面或文字。

 

  工作人员穿梭其间,轻声提醒着“森林防火”——这片国家一级防火单位的林海,需要每个人的守护。而不远处的环潭公路上,新能源观光车无声驶过,600余根集照明、监控于一体的路灯杆林立两侧,3000多个立体停车位与过街天桥,让现代设施与自然景观达成微妙的平衡。

  当“净月潭瓦萨国际越野滑雪节”的雪板划过冬日松林,当“森林越野马拉松”的参赛者在黑松间穿梭,当龙舟赛的鼓声惊起水面涟漪,这片土地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观光价值。2012年,它被授予“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”,成为城市居民的“生态绿核”与“心灵氧吧”。

 

  站在黑松树下,指尖触碰粗糙的树皮,能感受到时光的纹路与生命的脉动。当人们以敬畏之心守护这片绿,绿也以慷慨的馈赠回应着生活。自然与生活在这里相互成就,绘就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美好画卷。

监制 | 公海泉 周军 主编 | 赵文彬 统筹 | 梁洋 记者 | 王亚平 耿瑞华 於大贺 裴洋 合作 | 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 长春市净月潭景区(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) 投稿邮箱 | jilin@cctv.com 责任编辑:耿瑞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