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步长春,层层叠叠的林木将城市织成一片葱茏的绿境。夏日的骄阳下,各大公园和街道的松树舒展着茂密枝桠,为游人撑起天然遮阳伞,林荫步道间尽是纳凉休憩的欢声笑语,成为市民避暑的绝佳去处。这些松树是时光的记录者。有的历经百年风雨,见证长春城从往昔走向繁荣;有的承载着几代人的回忆,成为家庭野餐、漫步休憩的温馨地标。它们不仅以挺拔身姿装点城市风貌,更以四季常青的生命力,诠释着长春坚韧不拔的城市品格,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,续写着城市发展的动人篇章。
在长春南湖公园的土地上,4200余株黑松如绿色卫士般扎根生长。它们凭借着耐寒、抗风、适应性强的特性,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。这些黑松不仅是公园冬季少有的常绿景观,更是南湖公园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与参与者。
回溯往昔,南湖公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。那时,它从黄龙水库起步,历经黄龙公园、南郊公园的变迁,在长春解放后被正式命名为南湖公园。在岁月的长河中,公园承载着长春的历史记忆,见证了城市从过往到如今的蜕变,而黑松,也在这漫长的时光里,与公园一同成长。
▲ 4200余株黑松如绿色卫士般在南湖公园扎根生长
黑松在南湖公园的分布颇具特色。三号门纪念碑区域是黑松树龄最大、数量最多的片区,约800余株黑松在此扎根,其中不乏树龄60-80年的“老者”。
运动健身场区域,曾经的跑马场地如今焕发新生,黑松与云杉交相生长,为运动的人们提供了一片绿荫。主环路两侧以及千米花道两旁,黑松整齐排列,它们挺拔的身姿,成了公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▲ 人们在丛林环绕的运动健身场中健身
这些黑松不仅装点着公园的景色,更有着重要的生态与文化价值。在生态层面,它们是冬季里的一抹绿意,改善着城市局地气候,强大的吸附粉尘能力,为城市空气净化贡献力量;同时,它们也是众多鸟类的家园,灰喜鹊、啄木鸟等在此栖息,维护着公园的生物多样性。在文化方面,黑松挺拔的姿态象征着长春“北国春城”坚韧不拔的气质,无论是市民晨练时,还是摄影爱好者取景时,黑松都成了热门的背景。冬季雪压青松的美景,更是被誉为“南湖十景”之一,吸引着无数人前来观赏。
夏日的南湖公园,热闹非凡。阳光透过黑松茂密的枝叶,洒下斑驳的光影,为市民们提供了一处清凉的休憩之地。老人们在松树下打太极,一招一式,舒缓而有力,与黑松的沉稳相互映衬;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在树下玩耍,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林间,黑松仿佛也在默默守护着这份童真。散步的人群悠闲地走在主环路两侧,黑松的枝叶随风轻摆,沙沙作响,像是在与人们轻声交谈。
▲ 人们在林间步道的绿荫中漫步
为了让这些黑松能够健康生长,继续陪伴长春市民,公园针对部分老树土壤板结、营养流失的问题,通过有机质改良土壤、铺设透气孔等方式改善生长环境;在极端寒潮来临前,为古树包裹防寒布,秋季增施钾肥增强它们的抗寒性,并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。在人们的悉心呵护下,黑松与公园的荷花、四亭桥等景观和谐相融,共同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。
从历史深处走来,南湖公园的黑松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;在当下,它们又与市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。未来,这些黑松仍将继续扎根于此,与南湖公园一起,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。
监制 | 公海泉 周军 主编 | 赵文彬 统筹 | 梁洋 记者 | 王亚平 耿瑞华 吴刚 卢正桥 合作 | 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 南湖公园 投稿邮箱 | jilin@cctv.com 责任编辑:耿瑞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