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长春牡丹园内近万丛牡丹陆续绽放,红、粉、白、紫、黄、黑、蓝七大色系花朵相互交织,形成一片绚烂的花海,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拍照。作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牡丹专类精品观赏园,这里不仅是繁花似锦的赏花佳处,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为游客带来多元的休闲体验。
历史底蕴与景观特色交融
长春牡丹园占地6.56公顷,其前身为始建于1933年的牡丹公园。园内的吉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“鸣放宫”,前身为日式建筑“神武殿”,新中国成立后改建为吉林大学大礼堂,它宛如一位无声的见证者,目睹了长春这座城市的岁月变迁。
正门广场两侧的牡丹诗词竹简墙,上面刻满了历代文人墨客赞美牡丹的墨宝,尽显文化韵味。六组花岗岩卷轴展示台,详细阐述了中原牡丹品种群、西北牡丹品种群、西南牡丹品种群、江南牡丹品种群、东北牡丹品种群和国外牡丹品种群的特点。5米高的白钢牡丹雕塑,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,与“国色天香”景观灯相互呼应。牡丹亭、牡丹桥、牡丹廊等中式仿古设施点缀在园区各处,一步一景,营造出“步移景异”的古典园林意境,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,沉醉于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。
丰富植物景观与文化活动
牡丹园以牡丹为核心景观,栽植了260余个品种、11000余株牡丹。此外,园内还种植了50余个品种、2000多株芍药,在牡丹花期结束后,芍药将接力绽放,让花海美景得以延续。
在植物搭配方面,园区精心布局,紫杉(国家一级保护植物)、红松、黄檗(国家二级保护植物)等珍贵树种与蒙古栎、五角枫等乔木相互映衬,形成了层次丰富的生态景观。漫步其间,既能欣赏到娇艳的花卉,又能领略到高大乔木的挺拔身姿,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。
今年,园区围绕牡丹主题,融合文化、艺术、公益与生活美学,推出了“文化雅集·牡丹之约”“汉风雅集·沉浸游园”“非遗传承·牡丹匠心”“健康生活·牡丹相伴”四大特色板块活动。这些活动形式多样,内容丰富,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赏花体验,吸引了大量市民积极参与,使牡丹园逐渐成为彰显东北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。
游园攻略:错峰出行与文明观赏
为了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游览体验,园区建议大家错峰入园,尽量避开每日9:00 - 15:00的高峰时段。在观赏牡丹时,请遵守园区规定,切勿进入花丛,共同呵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美丽。同时,请积极配合园区的人流疏导和管理工作,维护良好的游园秩序。
在交通方面,推荐选择公共交通绿色出行。可乘坐G124、G160等多路公交车,在解放大路北站或东朝阳路站下车后步行抵达;也可乘坐地铁1/2号线至解放大路站A出口,出站后步行即可入园。由于园区周边停车位较为紧张,公共交通是更为便捷的选择。
眼下正值牡丹的最佳观赏期,长春牡丹园凭借“花美、景幽、史韵浓”的独特魅力,诚挚邀请您前来共赴一场春日花事,亲身感受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馈赠。
编辑:杨竣童 复审:李琳琳 终审:高吉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