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春市古树名木基本情况及保护成效概述

时间: 2025-09-23 09:11 来源: 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
【字体: 打印

  长春,这座被誉为“森林城”与“园林城市”的北方春城,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更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。郁郁葱葱的树木是这座城市绿色的血脉,见证着岁月的变迁,也守护着一方水土的生态平衡。在众多树木中,古树名木犹如一部部立体的史书,记录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,是城市记忆的活化石,更是生态文明的重要象征。 

  目前,长春市现存古树名木共1472株,后备资源达22150株,其中包括散生古树177株和9处古树群共1295株,主要树种梨树、榆树等乡土树种。每一株散生古树名木均实行挂牌管理和保护。专属保护牌清晰标注其树种、树龄、保护等级等信息,便于公众识别与监督。同时,全市已建立起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的档案数据库,初步实现信息化、系统化管理,为科学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。 

  近年来,长春市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,先后出台《长春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》,将保护工作纳入法治化、规范化轨道。通过明确管护责任单位与责任人,实现分级管理、责任到人。特别是推行“一树一策”精准保护机制,针对长势衰弱的古树,组织专家进行“会诊”,采取围栏保护、土壤改良、树洞修复、病虫害防治、支撑加固与复壮等多项措施,有效延缓树木衰老,恢复生机。 

  在日常管理中,长春市强调分类施策与动态监管。对生长正常的古树,指导责任单位按标准进行修剪、浇水、施肥等日常养护;对出现异常的古树,及时邀请专家制定复壮方案。同时,充分利用植物保护站微信平台等技术手段,加强病虫害预警与防治指导,提升养护管理的针对性与时效性。 

  智慧化管理是长春市古树保护的另一大亮点。通过为古树名木进行精准定位,配合森林公安开展联合保护行动,利用大数据、红外监控等科技手段,实现全天候、无死角的“数字哨兵”守护。2025年3月《全国古树名木保护条例》实施后,南湖公园更率先为古树加装高清红外摄像头,实现180°巡航监控,极大提升了巡查效率与安全防护水平。 

  在公众参与方面,长春市积极拓展宣传渠道,2025年春季聘请知名演员“雪饼猴”王铁柱担任保护形象大使,发起社会倡议,增强公众古树保护意识。通过举办“情系春城古树,共筑生态新篇”等主题科普活动,设置树木课堂、互动游戏、复壮演示等环节,吸引市民、学生、企业等多方参与,形成全社会共同守护古树的良好氛围。企业认养机制的推行,进一步拓宽了保护资金的来源,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。 

  面对极端天气频发的情况,长春市还及时发布低温雨雪、异常高温等预警信息,指导各单位制定应急预案,最大限度减少气候波动对古树生长的影响。专家团队亦深入九台沐石河镇等地,实地勘察异常古树,提出科学复壮意见,体现专业支撑与务实作风。 

  今后,长春市将继续秉持“尊重自然、科学保护、公众参与、永续传承”的理念,不断探索古树名木保护的新路径、新技术。愿每一株古树都继续屹立于春城大地,诉说历史,见证未来,成为我们共同守护的宝贵财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