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园林植保

园林有害生物小知识(一)

时间: 2017-11-13 13:00 来源: 长春市园林绿化局
【字体: 打印

~直翅目
1.大蟋蟀
大蟋蟀分布在云南,广西,海南,广东,湖南,江西,浙江,福建,台湾,等中国地区,主要危害松,杉,相思,樟,橡胶,咖啡,柑橘,桃,麦,玉米,棉花,花生,豆类,蔬菜。常咬断幼苗根茎部,有时还咬断顶梢或侧梢,造成严重缺苗,断苗。断梢等现象。

形态特征
成虫  体长40-50mm。体黄褐色或暗褐色。头较前胸宽。触角丝状。较体稍长,前胸背板中央有一纵线,两侧各有一横向圆锥状纹。后足腿节强大,胫节粗,具两排刺,各排有刺4到5枚。雄虫前翅纵脉粗曲隆起,雌虫较细直平滑。产卵期管状,长5-8mm.
卵  圆筒形,稍弯曲,长约4.6mm,淡黄色。
若虫 与成虫相似,体较小,色较浅,1龄体长5.4-6.1mm。2龄6.5-10.1mm,翅芽线痕隐现。3龄长11.1-13.5mm翅芽微现,稍下后方伸展,色加深。4龄12-21.2mm,翅芽明显,前翅芽乳头状,后翅芽呈三角形。5龄17-29mm,前翅芽略向后倾,后缘基部有明显凹痕,6龄28-33mm,翅芽后伸于胸部背面,前翅芽略呈心脏形,长达后胸,后翅芽三角形,长达第一腹节,七龄体长35-38mm,两前翅芽左右相遇,伸达第一腹节,后翅芽三角形,伸达第三腹节。

生物学特性
1年发生一代,以3-5龄若虫越冬,次年2-3月恢复活动,5-7月羽化,6月成虫盛发,7-8月为交尾时间,7-10月产卵,8-10月孵化。若虫期7-9个月,共7龄。
大蟋蟀为穴居昆虫 ,昼伏夜出,性凶猛,能互相捕食。除初孵化的幼虫外,成虫,若虫均能自挖洞穴,一虫一洞独居。只有在交配的时候才是雌雄同居,初孵化的幼虫暂待在母穴中,取食储备的碎叶等,稍大,分散各自取食,各自挖洞穴独居,洞穴大小与虫龄呈正有关,该虫爱干燥,在雨天变移居接近地面的孔道。出土时,用头部和前足推开土块,并用前足速刷触角和口器等,做短暂休息,才出来活动,常在洞口觅食。除了就地取食外,还将嫩茎切断或树叶连枝带回洞内储存。多发生于东旱秋暖,土质疏松,植被稀少之地,对霉,算,香,甜的物质相当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