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>绿化养护>交流与学习

长春市文化广场绿化管理处 赴北京世园会学习考察调研报告

时间: 2019-07-04 14:55 来源: 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
【字体: 打印

今年5月份,中国公园协会在北京举办2019年度第一期公园管理和技术培训班。5月27日至5月30日,市林业和园林局组织领导干部赴北京参加学习培训。此次培训以室内授课、专题报告、经验交流为主,为我市公园建设与管理工作提供了思路和范例、竖起了标杆和目标,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精神食粮。在5月30日,又组织大家到世园会进行现场观摩,重点游览了国际馆、中国馆、植物馆、世园十二景、国内展园、大师园等几个景点。此次考察世园会使我们开阔了视野,启迪了思路,对长春的林业园林建设发展也有了一些新的想法。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报告如下:

一、紧扣主题,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

    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办会主题是“绿色生活美丽家园”。“绿色生活”就是以园艺为媒介,人们尊重自然、保护自然、融入自然,牢固树立绿色、低碳、环保的生产生活理念;“美丽家园”就是要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,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,促进世界园艺事业大发展、大繁荣,共同建设多姿多彩的美好家园。

此次世园会举办地在北京延庆,位于妫水河畔、长城脚下。这就像一个象征,让人看到世园会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,又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,紧扣“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”的主题,举办一届具有时代特征、中国特色、首都特点的精彩盛会,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。

图片:世园会中国馆外貌

 

绿色理念,融入了世园会的方方面面。以中国馆为例,这个被称为“有生命、会呼吸”的建筑,馆顶全是太阳能光伏板,整个场馆犹如一个光伏发电站,光伏板之间有导雨槽,可以综合利用雨水收集和生态滴灌等技术。一馆得以窥全园,利用科技优势创新办会模式,充分协调区域硬环境与软环境,园区建设与管理以绿色为引领,开放参展的大门博采众长,各国在发现美、享受美、传播美中共享世园会成果……可以说,新发展理念体现在世园会的方方面面。正如外媒记者在世园会建设现场发出的感慨,“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值得全世界学习和借鉴”。

图片:世园会生活体验馆外貌

  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主席伯纳德·欧斯特罗姆说,“每次来到这片园区,我都能收获不一样的感受。”从无到有,让想法落地成形,北京世园会令全世界瞩目。20年前,昆明举办了世界最高级别的A1类世界园艺博览会,如今世园会又回到中国。20年来,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生态文明建设纳入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,生态环境治理全面升级,时间不仅见证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飞跃,而且印证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深刻判断。

  二、文化互鉴,“中国正在拉近世界各国的距离”

北京世园会,是一个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。

中国馆的“生生不息,锦绣中华”展陈理念,以园艺为载体聚焦中国生态文化,汇聚了中国31个省区市园艺产业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及科研院校探索的前沿成果,打造了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示范窗口,搭建了中国园艺生态文化传承创新的交流空间,体现着源远流长的东方智慧。

图片:中国馆内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自然观“天地人和”

国外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展园,同样展现出东西交汇、古今融合。美国设计师乔治·哈格里夫斯和他的团队带来“东西园”,通过对中美全球空间环境分析,探索中国本地植物如何影响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公共空间设计,并尝试寻找东方与西方园艺空间的“和而不同”。漫步在这个花园里,游客既可以单纯地享受花的美丽和芬芳,体验感官刺激;也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,演绎植物从东方迁徙至西方的漫长旅程;还可以用理性的思维去探索不同气候影响下植物品种的差异。英国设计师以中国提出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为背景,选用丝绸之路景观带沿线的植物,构建的一条“从北京到西方”的花园丝路,入口处是欧洲树种,核心区为北京乡土植物,整个花园试图展示如何在人为改造自然景观后,通过重塑和培育,使新的景观能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同时,设计师也想借此展园表达:中国,作为一个地跨东西的大国,必将以新的贸易路线、交通运输方式和各类交流,使各国变得更近,使世界变得更小。丹麦设计师安德森和他的团队未向世人呈现一个别出心裁的花园,多次来到中国,从中国水墨画中汲取灵感,设计而成“Yuan”,借鉴了中国山水画前景、中景、后景的布局,用石、光、水、风、木、人等元素,意在解读中国传统哲学、美学基础上,通过独特的现代设计语言,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。……园艺作为人类文化与自然的结晶,是文明沟通与对话的桥梁,正如国外设计师的感受,“中国正在拉近世界各国的距离”。

图片:英国馆的花园丝路

三、学习借鉴,博采众长助推林业和园林建设发展

世园会是一种大规模文明交流的新形势,是各种思想交流、交锋和交融的重要渠道,是人类新思想、新观念的集中发酵地。此次世园会邀请了100多个国家和组织参展,各个作品各具文化特色,富有创意的建筑和别致的景观设计让我们眼前一亮,由衷地佩服设计者的创意理念,对我们今后开展林业和园林建设工作极具借鉴意义,我们的林业和园林建设还相对保守,在以后的建设中要注重与文化相融合,找准风格定位,把建设工作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,让林业园林建设既灵动新颖又底蕴深厚。

(一)绿化建设,也要如诗如画

图片:犹如“桃花源”的湖南园

漫步在湖南园,仿佛置身于“桃花源”,既可欣赏湘妃竹、桂花、芙蓉花、杜鹃、湘莲、紫薇、玉兰等植物,也可披上蓑衣、拿起木桨、踏上小舟,在云雾缭绕中感受“潇湘秘境”的魅力。在中华园艺展示区里,如诗如画的场景随处可见,各种特色植物争奇斗艳、别具风情,徜徉其中,可尽览园艺之美。园区里除了有中国特色植物外,还有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珍奇花木。比如,俄罗斯园里有野草莓、蓝莓、黑加仑,以及盛开的金盏花和长势旺盛的樱桃树;印度园里有葱兰、萱草、冬樱花、地涌金莲和四季海棠;阿塞拜疆园里有大丽花、小盼草、大针茅、银莲花、羽扇豆、金鸡菊……不计其数的特色植物同台亮相,充分展现了世界园艺的魅力。

在绿化建设中,我们不能单纯的只用“绿”做铺垫,还需要增加各种元素。百余年前,英国植物学家威尔逊曾称赞中国为“世界园林之母”,拥有这一样一个得天独厚的物质资源库,又可借鉴世界不同国家地区的奇花异草,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,完全可以打破地域限制、季节限制,打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、小品,既增添了城市色彩,又赋予景观活力,同时还可增加自身的柔美韵味,为广大市民打造如诗如画的“桃花源”。

(二)风格灵动,自然气息要融入生活

英国园内展示的许多植物对维持草地的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,一些看上去并不起眼的“小野花”其实都是精挑细选的,用来吸引鸟儿,以及蜜蜂、蝴蝶等传粉昆虫。同时,园内的很多“景观”使用了可回收材料,比如用废旧塑料瓶制作的环保小屋,可以接收雨水进行灌溉。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根基,通过园艺为各类昆虫构建家园,同时又能促进植物生长,为城市增添更多绿色。

日本园,草木随风而动,锦鲤在池塘里游来游去……一座静谧的日式庭院映入眼帘。移步室内,桔梗、芍药等植物与古香古色的家具相映成趣。有了植物,就有了风格,园艺把自然气息融入了生活空间。

图片:日本馆里的日式庭院

园艺对改善生态环境、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作用。这就告诉我们,在林业和园林设计建设中,要站在人性的高度上,不断深入生活、贴近市民,在满足功能设计的基础上,充分运用植物的色(叶)相、姿态变化等进行布置,建设人性化园林、观赏性园林,体现园艺的服务功能,让不断发展的园艺业带给人们更多美的享受。

(三)创意园艺,解决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不对称的矛盾

在世园会的园艺小镇,由英国、法国、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设计师打造的创意小花园,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赏。无论是用“折纸”方式营造趣味的“折纸”花园、让人感受到植物光影的“漂移”花园,还是描绘出生命历程的“生命之阶”花园,都离不开别具匠心的设计和丰富的想象力。除了有五颜六色的花海和由不同植物装扮而成的马、山羊等动物造型之外,浪漫的园艺小镇里还有与中国百姓衣食住行相关的工艺制作展示,比如竹雕工艺、剪纸工艺、米上微雕、泥人张、漆雕、花丝镶嵌等,将传统的中华文化与现代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起来。

图片:创意小花园

园艺,因创意而精彩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,积极学习不同国家的参展商和园艺师的前沿育种栽培、园艺设计、创新技术,引进新理念、新工艺、新品种,结合我市实际,不断创新,将创意园艺更好地运用到林业和园林建设中来,更好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。

四、积极作为,为园艺创新在长春落地开花贡献力量

考察北京世园会后,我更有了一种时不我待、催人奋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要充分合作求发展,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做法和先进经验,要妥善处理城市发展与林业和园林建设、人与自然等各种关系,努力实现创新发展,要按照局领导的指示,学习先进理念,了解先进技术和产品,科学筹划发展,把林业和园林建设事业做得更好!